首页 艺术 正文

德沃夏克简介 德沃夏克诞辰180周年︱远布四海的世界性乡愁

德沃夏克诞辰180周年︱远布四海的世界性乡愁

吴靖

当耳边传来《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末乐章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的雄壮威武的熟悉旋律,或是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04)首乐章那个沉着激昂的宣叙调,或是那首家喻户晓的诙谐俏皮的《幽默曲》(Op.101 No.7),它们都指向同一位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作为与斯美塔那、雅纳切克并称的“捷克三杰”之一,德沃夏克在捷克之外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源于他音乐中的超民族性,其音乐的民族情怀既是波西米亚的(贯穿于其最著名的几部杰作之中),又是斯拉夫的(创作了整整两套“斯拉夫舞曲”);他在曲式上追求古典(深受提携者和挚友勃拉姆斯的影响),其世界观却从未加入政治民族主义,以至于全世界爱乐者所熟知的著名作品是这样命名的:“新大陆”第九交响曲、“英吉利”第八交响曲、“美国”弦乐四重奏等等。

安东尼·德沃夏克

我们不禁要问,德沃夏克难道是不爱自己的故乡吗?当然不是。他所有的作品(尤其是晚期作品)中都萦绕着浓的化不开的故乡之思。甚至,我们可以说,正是乡愁构成了德沃夏克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核。那么,他所苦苦追寻的故乡到底在哪里呢?

何处是故乡

捷克的前身是波西米亚,这个古中欧国家在19世纪初被神圣罗马帝国解散,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国王。从此,德语成为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沦为方言。然而,波西米亚从来不是奥匈帝国的边缘,而是享有盛誉的“欧洲音乐学院”。一方面,德沃夏克所深爱的,不是进入欧洲主流音乐领域的捷克民间音乐,而是波西米亚非主流民间音乐的斯拉夫底层音乐。是多元的斯拉夫民族而非单一的捷克民族,直接催生了两套《斯拉夫舞曲》。另一方面,作为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的一部分,波西米亚的音乐一直与欧洲主流音乐,尤其是与德奥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密切联系,而德沃夏克又醉心其间。

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不过,德沃夏克所热爱和关切的是斯拉夫各民族。于是,我们看到第二套8首《斯拉夫舞曲》只有3首采用捷克民间舞曲,其他则是斯洛伐克奥特茨梅克舞曲、波兰舞曲、南斯拉夫科洛舞曲、乌克兰杜姆卡舞曲风格。这种博采众长的眼光和能力在德沃夏克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以至于另一位捷克音乐的先驱斯美塔那感叹道:“虽然德沃夏克把他的这些小品叫做《斯拉夫舞曲》,但是没有人能说得出它们确切来自哪一种捷克舞曲。”是的,德沃夏克的眼光远比一般音乐家更加宽广。

可以说,德沃夏克是音乐家中广博精深的杰出代表之一。1840年前后出生的德沃夏克的同代人中,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重要作曲家的名字:勃拉姆斯、比才、格里格、福雷、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几乎都是在那个浪漫主义的最后1/4个世纪写出了毕生的重要作品。对于德沃夏克而言,在这一代人中,精深处尚有敌手可压一头,广博处则几乎无人能敌。具体而言,德沃夏克没有一部歌剧可以比肩比才的《卡门》或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格里格与德沃夏克的钢琴曲都不算多,但在钢琴创作的影响力方面格里格显然更胜一筹,即使在德沃夏克最具特色的交响曲和室内乐领域,人们仍在喋喋不休地争论他和勃拉姆斯的成就孰高孰低。然而,勃拉姆斯对歌剧一窍不通,比才和穆索尔斯基不熟悉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则不懂圣乐。除了管风琴作品,德沃夏克尝试了所有体裁和类型的音乐作品。

年轻时的德沃夏克

正如斯特拉文斯基在整个欧洲音乐史的长河中徘徊、巡礼和凝眸,以找寻那个失落的故乡,德沃夏克则以他无限广博的音乐作品,去探寻属于他的故乡,一个在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精神原乡。是的,如果我们痴痴地在政治和地理意义上寻找,那将注定是一场空。德沃夏克临终的布拉格,与柏林、维也纳并列,在14世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15世纪和17世纪,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宗教战争、胡斯战争、三十年战争塑造了近现代欧洲。从工业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布拉格都是欧洲工业发达的德语城市,并且是奥匈帝国的工业中心。使用德语的犹太人、吉普赛人和斯拉夫人混居于此,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多元欧洲的缩影。而这个(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布拉格,随着一战的爆发永远地不复存在了。

舒伯特情结

放眼音乐史,几乎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心仪、热爱乃至心摹手追的前辈音乐大师,正如巴赫之于肖邦,贝多芬之于舒伯特,海顿之于莫扎特……德沃夏克所心心念念的音乐家是舒伯特,这是他的精神故乡情结的一部分。当德沃夏克在布拉格的寓所坐在写字台前作曲的时候,他面前的墙壁上挂着贝多芬的一幅肖像,那几乎是促他进步但又不可接近的偶像。他仰视贝多芬,但唯一的热爱则是舒伯特。舒伯特的突出特点之一,正是他擅长将奥匈多元帝国的传统古典精神、浪漫主义的音乐语法、多民族大帝国的民间音乐巧妙结合起来,这也是德沃夏克的拿手好戏。德沃夏克无疑是发现了他与舒伯特之间这一内在的隐秘特质的高度一致性,我们将看到,他在晚年将这一特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德沃夏克传》

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生于维也纳的舒伯特并没有维也纳血统,两人在父系方面无疑都源于同一个摩拉维亚的德意志血统,德沃夏克的音乐语言打着深深的摩拉维亚烙印。在此,两人在音乐内部的亲和特性是多维度的,从和声的特点(如偏爱大小调交替和利用中声部转调)直到主题的结构,处处都可以听到民歌的主题,以及占支配地位的如歌的乐章。在德沃夏克的其他楷模贝多芬或勃拉姆斯那里,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支配性的。与舒伯特一样,在德沃夏克的音乐作品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不是结构设计,而是旋律。他们的音乐作品中题材的呈示比展开更重要(与贝多芬恰恰相反),它在德沃夏克的作品中大都很短,但却举足轻重。对于主题的敏捷独特的创造源于大量的灵感涌动,这正是德沃夏克的天才之处。

这种和舒伯特的内在亲缘性特征贯穿了德沃夏克的中晚期作品,中期作品如《D小调弦乐四重奏》《小步舞曲》《苏格兰舞曲》等与舒伯特的同类作品一脉相承,晚期作品中虽然缺乏舒伯特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浩叹,但与其作品中的和声布局和流浪之感却是一脉相承,这在《“新大陆”交响曲》中体现地尤为明显。后来,德沃夏克在美国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任上,写了毕生唯一一篇音乐评论,正是论述舒伯特的文章,他认为“和声与转调的独创性,对乐队色彩的天赋才能,没有人超过舒伯特;……在使用和声方面,舒曼和李斯特都是舒伯特的继承人,……至于我自己,我衷心感谢他给我以极大的教益。”

同时,德沃夏克极具洞察力的指出,舒伯特的创作在音乐形式方面最具原创性的,是他的歌曲和钢琴小品,并在这些方面“正如‘即兴曲’和‘音乐瞬间’是大量浪漫派小曲的源泉一样,舒伯特动人的圆舞曲,一方面是约瑟夫·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舞曲的前驱,另一方面是肖邦圆舞曲的先声。”事实上,舒伯特舞曲也是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的先驱,并且渗透了他的全部创作。因此,舒伯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德沃夏克精神原乡的一部分,舒伯特在“C大调幻想曲”(别名“流浪者”)中那种对故乡苦苦找寻的情结,同样贯穿于德沃夏克的音乐杰作中,难怪《简明牛津音乐史》中关于德沃夏克这一节的标题是:“德沃夏克:舒伯特的继承者”。

世界性乡愁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那首享誉世界的《“新大陆”交响曲》,知晓德沃夏克的人恐怕至少得少一半。它实在是太著名了,甚至连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的知名度都有所不及。事实上,德沃夏克这首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的别名是“from the new world”,正确的译名是“新世界”。据说国内音乐家彼时认为“新世界”这个名字是长他人志气,就缩小为“新大陆”,一直沿用至今。不论如何,新大陆丰富的生活和澎湃的激情深深触动了德沃夏克。波西米亚是小熔炉,美国则是大熔炉,波西米亚所代表的欧洲文化日暮西山,象征着一个旧世界的没落;朝气蓬勃的美利坚大陆则代表着一个新世界,他将这种创造力十足的美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笔者收藏的部分德沃夏克唱片

对民间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德沃夏克自然不会放过美国的民歌,从黑人灵歌、爵士乐到乡村民谣,美国民歌音乐本身就是一个乡愁集合体。在美国的短短三年,德沃夏克凭借他无与伦比的宏大视野和音乐才能,将这种地方性乡愁不断扩张蔓延,成为世界性乡愁。于是,他将感受到的美国文化所固有的音乐节奏、美国式的乐观主义与维也纳曲式感、波西米亚旋律融为一体,《“新大陆”交响曲》已呼之欲出。这部在音乐史上绝对崭新的交响曲的横空出世,令每一位听者在乡愁的召唤中为之激动,为之热血沸腾,尽管它缺乏欧洲交响曲的形而上精神。我们甚至会想,难道“新大陆”不是更接近披头士或美国乡村民谣,从而与柴可夫斯基和马勒所代表的音乐精神迥异吗?

安东尼·德沃夏克雕像

是的,这份世界性的乡愁正是德沃夏克音乐的灵魂,这是精神层面而非泥土性的乡愁。雅纳切克的捷克爱国主义很难触动我们这些非捷克人,但无需穿越时空前往波西米亚,我们就能和德沃夏克一起进入这份世界性乡愁。这份乡愁是一种精神思念,因为音乐的力量而被召唤,试图唤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更唤起我们对生命短暂、相爱可贵的珍惜之情。所有这一切,在第二乐章的柔板中最为突出,它常被单独演奏,甚至被填上歌词,改编为歌曲《思故乡》,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实,乡愁正是每个人的本质,它惹人怀想,使人得病,让人进入一种难以名状的微醺状态。在此,我们接近了音乐乃至一切艺术的本质。

德沃夏克的伟大之处,正在于用音乐艺术表达了欧洲文化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情感。这就是艺术的本质——呼唤你我回家,回那个不复存在又无所不在的家——这个正在遭受分裂、敌意、战乱、病毒侵袭、环境污染等重重威胁的蓝色星球之家。颇为吊诡的是,这个曾经孕育了这首伟大交响曲的新大陆——美国,本应在维护这个唯一的人类家园上有更多的担当,如今却成了这种种威胁的首要源头。德沃夏克地下有知,真不知该作何感想?!因此,我们今天纪念德沃夏克,也许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要重要和紧迫,这是对文明“回家”的殷殷期盼。也只有音乐——超越了语言和其他一切艺术形式——以其最具融合性和超越性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兼具斯拉夫性和世界性的德沃夏克将这一艺术(及其所附带的世界性乡愁)远布四海,至今慰藉着每一位爱乐者的心灵。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张亮亮

「德沃夏克」生平及音乐贡献

德沃夏克(A.Dvorak,1841—1904)是19世纪下半叶捷克著名的音乐家。他于1841年9月8日诞生在布拉袼近郊的一个贫穷的家庭,13岁 就开始随父亲干活,当了两年的屠夫学徒。德沃夏克自幼显露出音乐才能,于1857年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两年,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是他一生中唯一接 受正规音乐教育的经历。 1862年以后的十年间,德沃夏克一直在捷克临时剧院乐队工作。他受到民族复兴、发展民族文化的思潮的影响和教育,多方面接触西欧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并进一步了解、熟悉民族民间音乐,这一切极大地扩展了他的艺术视野。 1872年,德沃夏克创作了合唱《白山的子孙》。这部作品歌颂了捷克人民的光辉历史,充满爱国主义激情,音乐富于民族色彩,演出后受到热烈的欢迎,这是他 进入创作成熟时期和成为民族艺术家的重要标志。写于1877年的《摩拉维亚二重唱》,为他以后成为饮誉全球的作曲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德沃夏克创作最繁荣的时期。捷克的民族解放运动教育了他,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一个艺术家也有他自己的祖国,他应该坚定地忠于祖国, 热爱祖国。”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他的音乐创作中鲜明地反映出来。1892年秋至1895年春,德沃夏克应邀赴美国纽约的音乐学院执教并任院长。在美国期 间,他创作了他全部创作中影响最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即《新世界交响曲》),深刻地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思念。 从美国回到捷克以后,德沃夏克致力于发展捷克民族音乐的社会活动。1901年.他出任布拉袼音乐学院院长,为培养捷克新一代的音乐家作出了巨大贡献。1904年5月1日,德沃夏克因脑溢血而溘然长逝, 德沃夏克在交响音乐、室内乐、歌剧、清唱剧、歌曲和钢琴曲方面,都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交响乐曲继承了交响曲套曲的传统结构,尽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的 形式,题材多反映现实生活,如第一交响曲《茨洛尼上的钟声》形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生活的图景; 《F大调第五交响曲》富于民间舞蹈性; 《D大凋第六 交响曲》表达了朝气蓬勃-、明朗幽默的民间生活感情;第七、第八交响曲刻画了捷克人民坚定顽强的斗争性格,抒情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捷克自然风光。他的(胡 斯序曲》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细巧精致的(捷克组曲》牧歌风味浓重;两组《斯拉夫舞曲》是民间生活情景的素描,形式精巧,色彩鲜明,旋律动听; 《b小调 大提琴协奏曲》充分发挥大提琴的表现力,富有强烈的交响性,真诚地吐露了怀念故乡的心声。他一生共创作歌剧11部,为捷克民族歌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抒情 歌剧《水仙女》则是他的代表作。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歌曲,出版有<松柏树》和《圣经歌曲集》等歌集。这些歌曲采用民间旋律,清新悦耳,充满诗情画 意,特别是7首《吉普赛歌曲》,充分表达了波希米亚人民纯朴而热烈的生活感情。 德沃夏克的音乐作品始终贯穿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旋律富于浓郁的民族气息,音乐语言平易朴实,洁净明快,音乐形象鲜明动人,浸润着浓厚的捷克民间色彩。德沃夏克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为发展捷克民族音乐,提高捷克音乐文化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德沃夏克简介 继斯美塔那之后,捷克又涌现了一位民族乐派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他生于布拉格郊区的涅拉霍泽维斯,父为屠夫兼小客栈主。童年在民歌和教堂乐声中度过,学会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和管风 琴。因家境贫寒,12岁时离家当了两年屠宰学徒,后因音乐天赋被一位音乐教师发现,被送到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1859年毕业后,在科姆扎克唱诗班拉中提 琴。三年后转入斯美塔那组建的“临时剧院”任中提琴手,在此工作长达11年,不仅大量熟悉西欧古典和浪漫乐派的音乐,而且直接在前辈斯美塔那的指导下亲身 经历了民族专业音乐的初创过程,为他后来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基础。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勤奋自学、积极创作,体裁涉及交响乐、歌剧、大合唱、室内乐和歌曲等。 其中用捷克诗人哈勒克的叙事诗谱写的合唱与乐队的赞歌《白山的子孙》(1872),充满爱国热忱,演出大获成功。但是该作品艺术上还不够成熟,音乐尚不具 备民族特色。 自1873年起,辞去歌剧院乐队职务,全身心投入创作,并日益关注音乐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摩拉维亚二重唱集》(共23首,1875-1877)、 《斯拉夫舞曲》第一集(Op.46,8首,1878)、《斯拉夫狂想曲》(1878)、《交响变奏曲》(1877)、《圣母哀悼歌》(1877)等。80 年代,创作更加成熟,国内外声望大增,他经常到国外指挥演出自己作品,仅英国就去了9次。平常居住幽静的农村专心致志地创作,空闲时经常同农民、矿工交 往,感情很融洽。代表作有:第六、第七、第八交响曲(1880,1885,1889),《胡斯序曲》(1883),《斯拉夫舞曲》第二集(Op.72,8 首,1887),以及歌剧《德米特里》(1882)、《雅各宾党人》(1888)等。90年代起属创作晚期,而艺术则达到高峰阶段,代表作有:《狂欢节》 序曲(1891)、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1893)、F大调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协奏曲(1895)、交响诗《金纺车》(1896)、歌剧 《水仙女》(1900)等。 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No.10,e小调)共有16首,分两册(作品46号和72号),各8首。原作为钢琴四手联弹,后改编为管弦乐曲。这些舞曲以 鲜明的民族旋律和节奏,集中反映了斯拉夫各国和各民族的生活与性格。音乐充满诗情画意,既通俗又高雅,是雅俗共赏的精品。其中包括斯拉夫各民族各具特色的 舞曲,有的欢乐,有的忧伤,有的沉思,有的幽默……。乐曲结构既规整又自由。e小调第十首是广为流传的乐曲之一。全曲结构为复杂化的复三部曲式,两端是复 二部曲式,其中包含忧伤沉思的乌克兰舞曲杜姆卡同明朗欢快舞曲的对比;中部是用轻快活跃的波兰舞曲马祖卡构成的再现单三部曲式。音乐的明暗对比、情绪的悲 喜交加,是这首乐曲固有特色,然而相比之下,抒情忧伤的情绪更为突出。 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e小调,作品95号——作品写于1893年,当时德沃夏克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任院长。这部交响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真切的情 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里既有对美国繁忙紧张的资本主义大都市生活的直接印象,也有 阅读描写美洲印第安人生活的诗歌的深刻感受,但是作品的中心内容则是倾吐作者对捷克乡土的无限怀念之情。作品中虽然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些素 材,但是整部交响曲仍然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集中表现了动荡不安的美国现实生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反响。乐曲开始有一段深沉缓慢的引子,仿佛描写从遥远的海上眺望笼罩在云雾中的“新世界”(美 洲大陆)的印象。接着进入奏鸣曲式的快板部分,其中包括三个对比的音乐主题。主部主题由圆号奏出,音乐果断而坚定,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个号角式的主题后 来贯穿在其他乐章中,起到了统一全曲的作用。副部主题类似捷克民间乐器风笛的演奏,具有乡间舞蹈特色。结束部主题显然吸取了美国黑人音乐的因素,由长笛首 先奏出来。这个主题的出现造成一种清新的田园气氛。上述三个主题陈述以后,音乐转入了戏剧性的展开,主部和副部主题交替出现,形成了紧张的矛盾冲突,充满 了焦急不安的情绪。表明作者面临的异国环境与自己思念祖国的心情,不仅无法协调,而且冲突越来越强烈。 第二乐章是一首诗意浓郁的抒情歌。促使作者创作这个乐章的直接原因,是阅读美国19世纪诗人朗费罗(Longfellow,1807-1882)描写印第 安人生活的长诗《海华沙之歌》的感受和联想。作者借这个传奇的故事,尽力抒发了自己对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乐曲一开始由管乐在低音区缓慢地奏出了一系列深 沉的和弦,好似森林中的夜雾一般,把人们引进了一个美妙的境界。接着,在柔和的弦乐衬托下,英国管吹出了具有五声音阶调式的动人曲调,表现了一种孤单、悲 哀、恋恋不舍的情绪。这个优美的曲调后来被德沃夏克的一名美国学生改编成一首名叫《念故乡》的填词歌曲,获得广泛流传。 第三乐章是一首快速的谐谑曲,在内容上和《海华沙之歌》有一定联系。开始的音乐使人联想到印第安人森林中的节日,第一主题先由木管轻奏,后用弦乐强奏,使 人产生一种粗犷的男性舞蹈形象。以后出现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形象好似女性的抒情歌舞。乐章的中段带有明显的连德勒舞曲的风格,这是流行于包括 捷克农村在内的奥匈帝国广大地区的一种质朴幽雅的舞曲,它与前后的异国风味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末乐章是整部交响曲戏剧性发展的总高潮,也是全曲的概括和总结。这里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象。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结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昂扬地奏出,它 具有悲壮的进行曲的特征,象征捷克民族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连结部主题由急促的三连音音型构成,它好似斯拉夫人的民间轮舞,热烈而豪迈。副部主题由单簧管 奏出,它犹如一首朴素的捷克民歌,抒情而富于幻想,流露出深深的乡愁感。结束部主题由长笛和小提琴奏出,再次呈现出民族节庆欢腾歌舞的形象。 此外,末乐章还引入前面三个乐章的基本主题。通过众多的音乐主题的对比交织,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景,将作曲家思绪万千的内心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一乐章中,异国情调大大减弱,占压倒优势的是捷克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德沃夏克在这部交响曲中所力图表达的中心内容是对他的祖国——捷克 的思念和歌颂。 德沃夏克的创作同他的前辈斯美塔那相比,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也有不同之处。在作品的题材方面,斯美塔那更突出捷克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乡土气息更浓,而德 沃夏克则从捷克扩展到整个斯拉夫民族,内容较为广阔;从体裁范围来说,斯美塔那的创作领域主要是歌剧和交响诗,作品数量不算多,而德沃夏克涉及的领域很 宽,作品数量很多,除了也作有多部歌剧外,特别突出的是大量器乐曲,其中多乐章的交响曲就有9部,此外还有若干协奏曲、交响诗、管弦乐序曲和舞曲,以及大 量室内乐作品等;在音乐风格上,斯美塔那的捷克民间风味更浓烈,更质朴,而德沃夏克的音乐语汇除了来自捷克民间音乐外,还广泛吸取了斯拉夫和欧美音乐文化 的因素,格调显得更高雅和更艺术化。概括而言,他们二人的区别有些类似俄国“强力集团”与柴科夫斯基的区别,即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只不过一个更粗犷质 朴,另一个更文明高雅些罢了。

相关问答

苹果输入法里面 德沃夏克 是什么意思?

德沃夏克是捷克人。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德沃夏克出生于布拉格(时属奥匈帝国,现属捷克)...

德沃夏克 ,什么流派?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inDvorak(1841-1904)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一位富有强烈民族感和热爱祖国民族...

德沃夏克 为什么要写念故乡?

因为当时,德沃夏克受聘美国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他在美国十分思念他的祖国和自己的家乡,以至在三年聘期届满之时,他放弃了比在捷克高出25倍的年薪,立即带着...

如何欣赏评价绘画大师 德沃夏克 的油画画风?

绘画大师德沃夏克的油画画风在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满于与日俱增的物质享受主义,而企图通过在内心深省宇宙与个人的真谛,来使生活富有意义,虽然他...

德沃夏克 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共有几个乐章?

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共有三个乐章。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共有三个乐章。

德沃夏克 键盘比QWERTY键盘效率高吗?

键盘布局合理是真,效率高也是真。在世界上使用英语的人群中应该有个2%~4%,职业打字员也有个百分之几的人使用德沃夏克键盘。德沃夏克键盘相对于传统键盘(QWER...

德沃夏克 的幽默曲(小提琴版)表现了什么?

默曲”是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的小型器乐曲,表情变化鲜明,且富于歌唱性。不少作曲家都写过这样的作品,最脍炙人口的恐怕是捷克作曲家...

在座的资深人士!有没有谁给我推荐一下 高东镇...

[回答]不是要演奏曲么?演奏曲当然包括其它曲子啊~《AveMaria圣母颂》舒伯特(宁静温馨)《D大调卡农》帕海贝尔(这个么,不用说了,最喜欢的一首小品,推荐听二...

当一个作曲家听贝多芬、 德沃夏克 时,他/她听到了什么?

做为一个没有受过专业音乐教育,但有作曲经历的人,我想说什么呢?有时候听到潺潺溪水,有时候听到惊涛巨浪;有时候是倾诉,有时候是叹息,有时候是哀鸣,有时...做...

月亮颂意大利原文歌词是什么

[回答]《月亮颂》演唱:安东·列奥波德·德沃夏克作词:安东·列奥波德·德沃夏克作曲:安东·列奥波德·德沃夏克Měsíčkunanebihlubokém星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