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学 正文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的吗 阿炳身世之谜曝光,竟然是道士与寡妇的私生子

阿炳身世之谜曝光,竟然是道士与寡妇的私生子

1950年9月2日,一个寂静的夜晚,无锡城的一个小屋里,传出一阵凄清的二胡声:

“6 5653 2— 2.3 112 3 ……”

乐曲声随着夜风飘远,哀婉凄切,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连月亮也似承受不住这压抑般,躲进了云层里。

一曲作罢,屋内众人寂然半晌,其中一人问瞎眼乐者:“曲名叫什么?”

那乐者沉吟许久,才道:

“就叫它《二泉印月》吧。”

“‘印’字改成‘映山河’的‘映’可好?”

乐者连连点头:“你学问大,就听你的。”

他们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样在一个简陋的环境中录制而成的曲目,日后会成为乐坛不朽的经典。

多年后,当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国第一次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他感动得泪流满面:

“这种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而此时,创作这首乐曲的民间音乐家阿炳,早已去世多年。

很多人都听过《二泉映月》,也有人发出疑问:

这真的是一个又穷又瞎的民间艺人创作出来的吗?

若你了解了阿炳的坎坷人生就会知道,他的《二泉映月》为什么会如此悲怆。

二泉映月阿炳 - 百年纪念专辑

阿炳是谁?

在当年的无锡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天黄昏,阿炳都会穿着青灰长布衫,头戴黑色铜盆帽,背着琵琶,拿着胡琴,一边拉二胡一边在妻子董催弟的搀扶下,慢慢走到城外北塘和火车站工运路附近卖唱。

阿炳的卖唱和他的打扮一样,别具一格。

作为“无锡八怪”之一,他从来不为了迎合观众,故意摆低姿态。

相反,生活的穷困,没有改了他的暴脾气,他敢唱敢骂,除了拉二胡、弹琵琶,他最拿手的一个节目是说新闻。

“说起新闻,话起新闻,新闻出嘞,啥府啥县,啥格地方?”

他说的新闻里,有歌颂十九路军奋勇杀敌的故事:

“黄浦江边,十九路军,大刀列队,杀敌称英……”

有针砭物价飞涨的评论:

“早上拿去买牛,夜里只好买只鸡,身有十万金圆券,只好去量一升米……”

有告诫世人的《鸦片是格坏东西》:

“外国人拿杜(它)要你命,一伤身体二耗银,三餐无着饿瘦颈,四季无衫勿完整,五更寒冷缺被盖,六亲断绝人看轻……”

也有痛斥汉奸的说唱,收场时会撂下狠话:

“啥人要去报信害我,叫他断子绝孙,天诛地灭!”

有次,阿炳得知无锡城的恶霸顾某欺凌家里的丫鬟,他气不过,当即把这件事编成了新闻的内容,站在广场借来的长凳上,拿着竹板一边敲,一边把这件事说得唾沫横飞、绘声绘色。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顾某成了无锡城人人唾弃的对象,吓得很长时间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1935年, 面对日本的野蛮行径,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众多学生走上街头游行,他们高呼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武装保卫华北!”等口号,请愿立即对日宣战。

上海的一万余学生也赶赴南京请愿,却在无锡火车站遭到阻拦。

阿炳得知消息,立马把此事编成唱词,不惧当地警察的明令禁止,公然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前说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学生们。

断了一条腿的墨镜,遮住了他深陷的眼窝,没有人知道,当阿炳在街头说唱这些的时候,内心的真实情绪是什么。

人们只知道,眼前这个嬉笑怒骂的街头艺人,他有着出众的才华,也有着自己骨子里的骄傲和不驯。

阿炳的卖唱是靠天吃饭的,落雨时节,他没法上街卖艺,便只能饿肚皮。

有一次,阿炳在路上遇到一个熟人和朋友在餐馆吃饭。

熟人看到他饥肠辘辘的样子,就拿出了十块钱给他,和他一起吃饭的朋友见状也顺手摸出了两块钱。

谁知,阿炳却坚决不肯收下那人的钱,只因为“没有交情的钱,不能收”。

在生活的 困窘 里摸爬滚打,他似乎从未放下自己的骄傲和自尊。

只是在收入颇少的时候,深夜回家的路上,他会一边走一边用二胡拉响自创的曲子(就是后来的《二泉映月》)。

朦胧月色中,他和妻子的影子,模模糊糊地在地上缓缓移动,说不出的孤寂与苍凉。

凄切的二胡声,似乎在表达着他对生活的无助,也仿佛在追忆往事,诉说着阿炳内心的悔和痛。

一个人晚年生活的幸与不幸,决定于年少时的生活环境和性格养成。

对阿炳来说,正是如此。

阿炳其实不叫阿炳,他的本名叫华彦钧,1893年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与秦家寡妇生下的私生子。

因为是私生子,母亲在生下他没几年,就在流言蜚语下抑郁而终。父亲碍于规矩不能和他相认,就把他送到了东亭镇老家,托族里的弟媳抚养。

一直到八岁,阿炳才得以回到父亲华清和身边,父子俩师徒相称。

作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对各种丝竹乐器十分精通。

但是不能父子相认一直都是他心中的痛,也正因为此,他一直不愿意让儿子走自己的老路,也不肯教阿炳弹奏乐器。

没想到,阿炳却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对音乐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八岁那年,阿炳趁着华清和出门的功夫,偷偷拿出二胡像模像样地拉起来。

华清和回来发现后,照着阿炳就是一耳光:“从今往后,不许你弄这些乐器!”

他以为这样就彻底打消了儿子的念头,没想到小小的阿炳骨子里却有着不服输的劲头。

不让我碰乐器?那好,我自己做!

阿炳花了整整两个月的功夫,偷偷做了一把小胡琴,自己悄悄练了起来。

华清和看到铁了心要学乐器的阿炳,叹道:“小冤家呀,你还是要走我这条路呀,要练就得练好呀!”

从此,阿炳就在华清和的严格指导下,开始了刻苦的练习生活。

人生有时就是这样,你费尽心思地阻挡和逃离,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安排。一切仿佛是冥冥中注定,注定了阿炳要在人世间走完凄风苦雨的一生。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曲不离口,琴不离手,阿炳的日夜苦练终于得到了回报:

刚二十岁左右,他就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技艺远超殿内包括华清和在内的所有道士,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天师”。

这段时期,应该是阿炳最幸福的时光。

衣食无忧,受人尊敬,虽然自以为是孤儿,但是有师傅的教导陪伴,人生虽有缺憾,却也算得上安稳富足。

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华清和染病去世。

临终,华清和用微弱颤抖的声音,把深埋于心底的秘密告诉了阿炳。这个秘密彻底让阿炳的内心坍塌,成了他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被西方人称为哲学上的终极三问。

活到二三十岁才知道自己身世的阿炳,也陷入了这样的迷茫。

父亲死后,他顺理成章地当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没有人再去管束他,而他心中的痛苦也无人诉说。

他开始随波逐流,游戏人生。不仅吃喝嫖赌都学了遍,甚至还在别人的引诱下,染上了鸦片。

放纵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却给他的身体带来了难以恢复的损伤——因为长期荒唐度日,他染上了性病,梅毒夺去了他的光明,也让他失去了对道观的控制。

昔日风光无限的“小天师”阿炳,就这样流落街头,在之后的二十年里,看遍了世态炎凉,尝遍了人生疾苦。

眼睛瞎了,收入断了,不管内心多么悔恨,生活都还得继续下去。

阿炳只能重新拾起最拿手的音乐,在街头巷边拉二胡、说新闻,获得一些微薄收入,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那时候的路面不像现在这样平整,在不认识妻子董催弟之前,阿炳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用竹竿摸索着走路,摔跤撞墙都是常有的事。

但即使身上伤痕累累,他的胡琴从来没有被摔坏过。

因为,对此时的阿炳来说,音乐不仅是他赖以维持生计的法宝,更是他对抗命运的武器。

他把自己这些年心酸无奈,把所有的痛苦和眼泪,把那些无法言说的悲怆,全都倾注到了音乐里,创作出了包括《二泉映月》《听松》在内的二胡名曲。

听松阿炳 - 百年纪念专辑

因为穷,阿炳的二胡十分破旧,连琴弦都是一段段打结接起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高超技艺的展示。

只要无锡人一脚踏进崇安寺山门,不管周围多嘈杂,就能隔着人群听到阿炳嘹亮悠远的琴音。

尤其是《二泉映月》,几乎成了无锡城人的睡前曲,随便一个人都能哼上一段。

1949年的冬天,无锡人黎松寿到著名二胡演奏家储师竹那里上课,因为天冷,他就随手拉了一段曲子活络一下手指。

储师竹听得眼睛放光,忙问他:“这是什么曲子?”

黎松寿不解其意,老老实实告诉他,这是无锡民间艺人瞎子阿炳上街卖艺时,边走边随便拉拉的曲子,没有名字。

谁知,储师竹在听完整首乐曲后激动地说:

“这是呕心沥血的杰作!绝不是瞎拉拉就能拉出来的!”

此时,56岁的阿炳,早已在生活的磋磨中疾病缠身,时常吐血,贫窘交加。

为了挽救民族音乐瑰宝,黎松寿回到无锡就找到了阿炳,请求他再演奏当年自己“随手拉拉”的二胡曲。

卧床已久的阿炳推辞再三后,勉强答应了:“我荒疏太久了,让我练上三天,再演奏吧。”

当天晚上,阿炳就出现在了无锡街头,依旧是青灰长衫、一副墨镜,边走边拉二胡,依稀还是当年那个不驯的少年。

第一次录音结束后,阿炳一下子火了。

二十天后,在街头卖艺半生,看尽冷眼的阿炳,拖着病弱的身体,带着他钟爱一生的音乐,走上了文艺演出的舞台。

这是他第一次堂堂正正坐在舞台上演出,也是他人生中最后华丽的落幕。

1950年11月,黎松寿拿着杨荫浏教授的来信,高兴地来了阿炳住处,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中央音乐学院院方已经同意师生们的建议,决定邀请你去音乐学院举行二胡、琵琶独奏音乐会!”

这个向来坚强不肯服输的汉子,此时却落下两行清泪:

“我恐怕去不了……”

寒春风曲阿炳 -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1893-1950纪念专集

不到一个月,57岁的阿炳病死在图书馆路家中,走完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落葬的那天,刚好是个下雪天,瘦弱的阿炳躺在一副薄薄的棺材里,被三个亲人邻居抬着,埋在了道士坟地上。

后来,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10个字——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之墓。

从仪表堂堂、满身才艺的当家道士,到凄凉落魄、卖艺为生的街头艺人,阿炳辉煌过,沮丧过,挣扎过,也疯狂过,却唯独没有对生活认输过。

他喜欢松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山上青松不怕露,河里白鱼勿怕浪。”

对阿炳来说,音乐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可能需要暂时的低头,但他弹奏的音乐,永远有自己的风骨。

作家黑陶这样评价他的一生:

“失明者阿炳,长久地生活于社会与人世的黑暗低处。然而,正是因为此种复杂的‘低’,使他酿制并最终为人类奉献出动人心弦的永恒音乐。”

35年后,《二泉映月》在美国荣获“世界十大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荣誉。

一位英国音乐家听了《二泉映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

但是再多的赞誉、奖项,阿炳都听不到了。

来时赤条条,走时静悄悄,追逐半生,穷尽一世。

最终,尘归尘,土归土,只余乐音慰寂寥。

参考资料:

《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

. END .

【文| 淡淡翠】

【排版 | 毛毛雨】

《二泉映月》的创作者:天才音乐家,因花柳病而失明,一生坎坷

他被称为“中国的贝多芬”,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就是他创作的。他一生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可惜的现留存的只有六首了。此人,就是阿炳。

1893年,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原名华彦钧,是道士华清和的私生子,从小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四岁那年,母亲受不住世俗歧视的眼光,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被交给同族的婶母抚养。

1901年,阿炳回到父亲身边,叫父亲为“师父”,在三清殿道观雷尊殿当小道士,并开始念私塾。因父亲精通各种乐器,他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鼓、笛、二胡等乐器。父亲待他极为严苛,学习笛子时,父亲不仅要他迎着风口吹,还在笛尾上挂了一个铁圈,以增强阿炳的腕力,后直接换成了秤砣。在父亲的指导下,12岁的他已经能演奏多种乐器,经常参加诵经、奏乐等活动。

1910年,阿炳正式开始参加道教音乐吹奏。长得一表人才的他,还有一副好嗓子,一出道就在无锡道教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被人们称为“小天师”,这与他几年来的勤学苦练分不开。他一边演出,一边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苦心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

上天对这个音乐天才是不公的,25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继为雷尊殿的当家大道士。父亲临终前,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先前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没想到自己却是私生子,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由于交友不慎,他开始染上了鸦片,还嫖妓。阿炳不幸染上了梅毒,导致双目失明,从而丧失了对道观的控制权。

不久,族人安排江阴农村一个叫董彩娣的寡妇,来照顾阿炳的起居生活。阿炳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因失明无法参加法事劳动,只好在街头卖艺以维持生计。自此,一个以“瞎子阿炳”文明的创作型民间艺人诞生了。期间,他创作出了最为动人的乐曲——《二泉映月》。1929年,阿炳和董彩娣结婚了。

无锡沦陷后,阿炳和妻子一起回到江阴老家避难。没过多久,他们俩就去了上海,阿炳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他创作了一首名叫《听松》的二胡独奏曲,作品中表达了他不愿做亡国奴的强烈爱国主义热情。

1939年,阿炳回到无锡,重操旧业。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眼睛看不见,上午就到茶馆从其他人口中获取各种新闻,回到家后构思创作。下午,他就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晚上,他就在街上拉二胡,演奏自己创作的曲子。所以,阿炳过得很艰难。

1947年,阿炳患上肺病,卧床吐血,无法上街卖艺,只能在家以修理胡琴为生,艰难度日。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了新生。次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以及《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然而,阿炳还来不及赢得人们的鲜花掌声,就在12月4日那天病逝了,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享年57岁。他去世后,被葬在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相关问答

二月映泉是谁写的_作业帮

[回答]注意是二泉映月.它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

二胡独奏《 二泉映月 》介绍作者,分析乐曲结构及欣赏感受_作业帮

[最佳回答]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

二泉映月华彦钧 背景?

《二泉映月》是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

二泉映月的 作曲者和改编者是谁?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

二泉映月是 谁创作的?

华彦钧阿炳创作的,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

为什么叫 二泉映月 ?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

二泉映月 原创是谁?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逝世。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无锡市,民...

二泉映月 历史?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

二泉映月的 来历和影响?

一、《二泉映月》产生过程概述:《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

二泉映月 歌曲原唱是谁唱的?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