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皇后常香玉:难忘她催泪而伟大的岁月,她去世后子女怎样了?
#娱评大赏#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常香玉与丈夫陈宪章)
常香玉是德艺双馨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是豫剧“常派”艺术的创始人,享有“豫剧皇后”的美誉。她的唱腔字正腔圆,韵味醇厚,格调新颖,表演细腻大方,性格鲜明。
常香玉主演的《花木兰》《拷红》《断桥》《人欢马叫》《大祭桩》《红灯记》等优秀豫剧剧目,至今还广为流传。
常香玉出身贫寒,后成长为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2004年6月1日,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因病离世,享年81岁,国务院追授她“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如今常香玉逝世19年了,她的3个女儿、一个儿子人生状况怎样了?
01
(常香玉的父亲张茂堂)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巩县(现巩义市)董沟。父亲张茂堂平时在家耕种薄地,农闲时去附近的小戏班里唱戏,他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张福仙。
常香玉的母亲在家里种地,照顾常香玉和弟弟的生活。
张茂堂虽小有名气,但经常受地痞流氓的欺负,一家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常香玉9岁那年,父亲嗓子坏了,再无法登台唱戏;加上奶奶去世,家里背上了债务。张茂堂准备将女儿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以换钱还债。
常香玉的大姑帮她相中了一户人家,要将侄女送过去。常香玉的二姑和四姑就是因为当童养媳,被婆家人活活打死了,常香玉害怕自己步两个姑姑的后尘,坚决不肯离家。
(青年常香玉)
她哭着哀求父亲:爸爸,你教我唱戏吧,我不当童养媳。张茂堂心疼女儿,含泪答应了。
在旧社会,唱戏被认为下九流的低贱行当,死了都不能葬入祖坟。女孩子学戏更不被社会所容,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张茂堂偷偷在家教女儿学戏。
族人知道后找上门来,威胁张茂堂:你如果做这种伤风败俗的事,就不准姓张。
张茂堂得罪不起族人,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去密县的小煤窑打工。张茂堂平时下井挖煤,不出工时就去附近的戏班打杂。
有一天,张茂堂去街上找戏班打杂,碰到了豫剧爱好者常会庆。他在街上卖胡辣汤,张茂堂与他聊起来,两人十分投缘。
(早年常香玉舞台照)
张茂堂难过地讲述了自己一家被族人逼出来的事,没想到常会庆爽快地说:唱戏不丢人,族人不让你女儿姓张,就跟我姓常好了。
第二天,张茂堂将女儿带到街上,让她给常会庆叩头,认他做干爹。
常会庆很喜欢豫剧中的项羽,便给张妙玲改名常项羽。常会庆和张茂堂都不认字,把“常项羽”念成了“常香玉”,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的艺名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给女儿找条活路,张茂堂教女儿学戏格外严苛。女儿一个字唱得不对,他伸手就打,还让她挨饿,他一直将女儿打到20岁才不打了。
常香玉翻跟头摔伤了胳膊,小臂肿得老粗,父亲还逼她练。常香玉痛得瘫在地上,却不敢哭。张茂堂将女儿拉起来,含泪说:爸爸也不想这样,如果你吃不了这个苦,将来就没有活路。
02
(周海水被豫剧界誉为“须生泰斗”)
常香玉10岁时,父亲已没有能力教她了。于是在父亲的介绍下,她先后跟随马九、葛燕亭、郭振海、周海水等人学戏,学习翻跟头、打旋子、走旋子等功夫戏。
到后来,常香玉能在方桌上连翻10多个跟头而不掉下来。
1935年12月,常香玉跟随周海水的太乙戏班去河南当时的省会开封演戏。刚出道的常香玉名字没有上海报,只能演一些垫戏。她功夫好,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班主周海水为了多挣钱,让常香玉改演中轴戏。常香玉戏路宽,武旦、老旦、小旦等角色都能演,渐渐成了戏班里的台柱子。
1936年,常香玉的收入由每月8块大洋涨到了12块大洋。
(常香玉剧照)
为让常香玉安心唱戏,周海水让张茂堂来戏班打工,负责节目安排和演员调配等工作。
在表演豫剧《泗州城》时,常香玉站在桌上翻跟头、打旋子,她连打10来个旋子,连翻10来个跟头,却没有从桌子上掉下来,观众掌声雷动。
尽管如此,父亲向常香玉提要求:开封名角很多,你如果想挂头牌,必须在3个月内连唱45天不重戏。于是常香玉每4天就学一出新戏。
这个小姑娘虽然没上过学,但天资聪颖,善于动脑子,她开始学唱豫西调。豫剧界门派观念很重,学老师的门派,如果有点突破或学其他门派的唱法,就会被逐出师门。
(中南五省四大名旦 左起:左起:尹曦、陈伯华、常香玉、红线女)
当时学豫剧的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教常香玉祥符调的两位老师鼓励她创新。
因此,常香玉在演出中逐渐将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唱腔融入到豫西调中,并吸收秦腔、河南坠子、河南大鼓、河北梆子、京剧中的一些唱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随着风格日趋成熟,常派这支主要的豫剧流派诞生了。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后来被誉为“豫剧皇后”。
1937年,在开封大学的史书明、王镇南两位老师的帮助下,张茂堂在开封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常香玉挂头牌,红遍开封。
1938年,常香玉演戏受伤,两根肋骨被摘掉了。此后她不能演武戏了,开始钻研青衣、花旦的表演。
(青年常香玉)
抗日战争时期,常香玉演了很多爱国戏。1941年,巩县的南渡河发大水,造成河床堵塞,农田被毁,家乡想修一条河坝却没有钱,相关人员找上门来,让常香玉想办法筹钱。
因为唱戏,自己全家被逼到外面流浪,一直是常香玉和父亲心里的痛。但父女俩不计前嫌,努力为家乡出力。
常香玉带领戏班人员连演10天,将募集到的钱全部用于家乡修河坝,这笔钱在当时可以买800袋面粉。
当时河南人刘茂恩和哥哥刘镇华分别担任河南省、安徽省政府主席,但他们为灾民募集到的款项还不如常香玉多。因此巩义至今还流传着:巩县两个省主席,不如一个常香玉。
03
1943年,常香玉去陕西宝鸡演出,在颠沛流离中收获了爱情。宝鸡市三青团分部书记兼中州小学校长陈宪章,爱慕常香玉的才华和名气,开始追求她。
陈宪章是河南人,毕业于洛阳师范学校,他已结婚生子,但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很不幸福。
常香玉在陕西演出时,陈宪章每场戏都去看,常香玉对他也产生了好感。
那时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在追求常香玉,父母都不赞成女儿与陈宪章好。常香玉对父母说:他是个好人,有文化,还是河南人,与他在一起可靠。
父母都希望常香玉嫁有钱人,自己跟着沾光,便逼女儿离开宝鸡去汉中演出。
(常香玉)
在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一个女人的幸福。常香玉没有跟陈宪章告别,含着眼泪带着戏班去了汉中。
常香玉想忘掉陈宪章,却发现自己爱得越深。8个月后,常香玉悄悄回宝鸡找陈宪章。哪知陈宪章已经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常香玉更加意识到这个男人是真爱自己。
早在1935年,著名演员阮玲玉被逼自杀,这对常香玉触动很大。因此,当陈宪章向她求婚时,她提出了3个条件:不嫁当官的人;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不能歧视她是个唱戏的。
3个条件陈宪章已经具备了两个,为了与常香玉结婚,1944年陈宪章辞去了三青团分部书记的职务,追随常香玉在豫剧界打拼。
(常香玉与陈宪章)
1944年,21岁的常香玉与27岁的陈宪章结婚了。多年后,常香玉回忆与陈宪章这场婚姻时,感慨地说:当时阮玲玉的死,对唱戏的刺激都很大。我想:如果我不找个好男人结婚,也会是那个下场。
陈宪章有文化,婚后开始教常香玉识字、写字。常香玉聪明,渐渐能够读书看报了。
陈宪章在常香玉的戏班里当编剧,为她创作改编了《花木兰》《白蛇传》《大祭桩》《破洪州》等经典豫剧剧目。
婚后,常香玉与丈夫接连生下了3个女儿、1个儿子。大女儿叫常小玉、二女儿叫陈小香、三女儿叫常如玉、儿子叫陈嘉康。
(在豫剧《白蛇传》中,常香玉饰演白素真)
1948年,河南很多难民逃荒到陕西,其中有很多可怜的儿童。常香玉与丈夫在西安千方百计办了一所豫剧学校,学生最多时有40个,常香玉让这些孩子免费在学校吃住,还教他们豫剧。
解放后,豫剧演员的地位大幅提升,常香玉成了文艺工作者,她将自己的剧社改名为香玉剧社。
04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
当时一架战斗机要旧币15亿元人民币。常香玉准备义演捐献一架飞机,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常香玉饰演的红娘)
丈夫帮常香玉写好报告递交上去后,常香玉便带领剧院工作人员开始义演。他们先在西安演出,后到开封、郑州、新乡等城市演出。
一个多月后,常香玉又到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演出。
演出期间,常香玉和丈夫不要一分钱工资,但演员要拿工资。夫妻俩卖掉了剧社的一辆卡车和家里的金银首饰,给演职人员开工资。
夫妇俩的4个孩子,都被常香玉送到了西安市敬业幼儿园,他们半年见不到一回父母。
(常香玉夫妇与4个子女)
演出期间,常香玉与大家一起睡硬板床,伙食标准都是一个月几块钱,经常吃豆芽拌黄瓜、煮萝卜、腌咸菜。
义演从1951年8月7日开始,到1952年2月结束,常香玉带领剧社人员返回西安,共演出了170多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
他们义演的总收入为15.27亿元旧币,买一架战斗机还有盈余。
常香玉将这笔巨款全部汇给了中国抗美援朝总会,买了一架苏制米格-15战机。
(入朝慰问演出前常香玉与丈夫陈宪章合影)
义演结束,常香玉又于1952年3月赴朝鲜慰问演出,并担任慰问文工团第5团副团长。已经怀了身孕的她为了不影响演出,出国前做掉了胎儿。
在朝鲜170多天的时间里,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共演出200场。
1956年,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从陕西回到河南,与其他几个剧团联合成立河南豫剧院,常香玉被任命为院长。
常香玉追求上进,是著名的爱国艺人,可她一直入不了党,她多次写入党申请都没有被批准。
(这个米格-15战斗机的模型,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王海用击落敌机的残骸制作而成,赠予常香玉)
195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去河南考察工作,得知常香玉还没有入党,便对河南省委的领导说:常香玉同志在我国最困难的时候,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入党问题在河南解决不了,就让中央直接解决,发展她入党。
第二天,相关部门就为常香玉举行了入党仪式,她热泪盈眶。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常香玉在旧社会唱过戏,加上丈夫曾在三青团任职,她遭受不公正待遇,被关牛棚,被批斗。
尽管如此,常香玉依然坚持练功,晚上她用被子捂着头,在被窝里喊嗓子。
回到家,她钻进柜子里,把棉袄捂在头上唱。
(《朝阳沟》中常香玉饰栓保娘,魏云饰银环)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了,常香玉已经53岁了。1977年,常香玉担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培养了汪全珍、王惠、李云、范静、孟祥礼等一批优秀豫剧演员。
1987年,常香玉自筹1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香玉杯”艺术奖,每年评选10名为河南戏剧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为了筹措奖励基金,1988年5月,常香玉承包了河南豫剧一团,已经65岁的她带领自己的女儿、儿媳、孙女等演员,赴西安、宝鸡等地巡演。
(常香玉 摄于上世纪80年代)
演出持续9个月,募集到22万元,常香玉将这笔钱全部充入“香玉杯”艺术奖基金会。
05
1996年,为迎接香港回归,河南省豫剧团赴香港演出。年逾七旬的常香玉登台演唱《花木兰》《拷红》《断桥》等唱段,深受戏迷欢迎。
1999年,陈宪章生病住院,常香玉不顾高龄,在医院照顾丈夫。
2000年7月9日,陈宪章在河南病逝。常香玉与丈夫风雨相伴一辈子,感情很深。丈夫走后,常香玉情绪很差,经常在家里流泪,子女轮流过来陪伴她。
(常香玉带病到现场为农民工献艺)
2001年常香玉患上了宫颈癌。因为年龄大了不方便接受手术,她采取药物治疗。
2003年,常香玉的癌症发展为晚期。这年12月23日,常香玉赶到北京奥运会建筑工地,为那里的河南民工慰问演出。
演出结束后,常香玉全身发冷,浑身乏力,身下大量涌血,但她仍坚持与民工握手照相。
这是常香玉最后一次演出。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昏迷3天后不幸因癌离世,享年81岁。
(常香玉 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
7月7日,国务院追授常香玉为“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009年9月14日,常香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常香玉夫妇都已仙逝,他们的4个子女现在怎样了?
他们的长女名叫常小玉,1945年出生于陕西,自幼跟随常香玉学习豫剧。常小玉是豫剧名家,主演了《花木兰》《拷红》《破洪州》《断桥》《杜十娘》等众多经典豫剧剧目,至今还经常参加演出。
(常小玉)
二女儿陈小香从小跟着常香玉学豫剧,她天赋一般,后从事声乐教学,现在陈小香还在教学生。
三女儿常如玉天资聪颖,悟性好、嗓子好。常香玉想将她培养成常派艺术的继承人,但常如玉对豫剧不感兴趣。
1973年,常如玉远赴云南当兵,1978年转业后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学习声乐。
大学毕业后,常如玉被分配到郑州市热电厂子弟小学教音乐。常如玉拒绝学豫剧,与母亲的关系非常紧张。
1985年,常如玉赴美国留学,后在那边结婚定居,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常如玉)
(2003年12月,常香玉(左)和小女儿常如玉(右)的合影)
1995年,常如玉离家10年后终于回国探亲,母女俩的隔阂烟消云散。
母亲走后,常如玉意识到母亲当年的苦心,于是她50多岁回国开始学习豫剧。她不仅自己经常登台演出,还收了李培、李响乐等学生。
常香玉的儿子陈嘉康没有学过一天豫剧,他1948年6月出生,成年后经商,如今国内、泰国都有业务。
2023年9月,常香玉已经离世19年了,她的4个子女生活都很平稳。
“豫剧皇后”常香玉虽然走了,但她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经典唱腔是永恒的,永远被戏迷铭记和喜爱!
-END-
头条号首发,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祖孙俩有啥恩怨?豫剧大师常香玉临死前,坚持收回“小香玉”艺名
常香玉
“人间悠悠万事,我就是觉得戏比天大。”
常香玉从艺七十多年来,演出剧目不下100个。
好好唱戏,唱出好戏。始终是她从艺生涯中最基本的,最长久的坚持。
1928年秋,河南巩义县一个小乡村,汇聚了四村八乡的百姓。不是婚丧嫁娶,也不是年下节礼,只是因为这村子今天要“唱戏”。
对于那个年代的老百姓而言,“唱戏”可以称得上是最高档,最亲民的“娱乐活动”。
所以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闲暇,都会抽身前去“凑个热闹”。
年仅五岁的张妙玲跟着家人,从邻村赶来听戏。像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多是听不懂那些“咿咿呀呀”的,无非是和其他孩子围在一起吃糖耍闹罢了。
偏偏张妙玲听得全神贯注,趴在土台子边上看得目不转睛。
听大人们说,台上唱的是梆子戏《甩大辫》。
常香玉
张妙玲自是听不懂的,可这场堪称“简陋”的演出却在她幼小的心里“洒”下了“火种”。
“要是将来长大了,也可以上台唱上一段该有多好。”
在张妙玲看来,这不仅仅是她童年时期的一个梦想。更是她摆脱命运,挣得一条“生路”的不二之选。
张妙玲的父亲也曾是唱戏的,只是后来伤了嗓子,不能再唱了。为了养家糊口便在戏班子里干些打杂的活。
可即便是这样,家里依旧“穷的揭不开锅”。
年幼的张妙玲不怕吃不饱穿不暖,更怕的是给人当“童养媳”。
她三个姑姑都是童养媳,有两个都被打死了。对于贫苦人家的女孩来说,生存是个极为困难的问题。
张妙玲不想重蹈几个姑姑的后路,好在她的父亲也是“怜惜”她的。
小香玉
“我宁可你跟我学戏被我打死,也不愿意你被别人打死。”
虽然父亲的话很冷血残酷,却实实在在为张妙玲求得了一条“活路”。为了不当童养媳而学唱戏,是张妙玲最原始的想法。
在当时,“戏子”的地位是很低的。因为张妙玲跟着父亲学唱戏,他们族中的族老觉得有伤风化,丢了张家先人的脸。
所以便不许张妙玲继续姓张,将来死后也不可以入张家的祖坟。这对旧社会的女子而言,可以说是“断了根基”。
然而张妙玲却不在乎,不唱戏便只能“等死”,比起将来她更关注的眼前的温饱。
常香玉演出剧照
经过各种周折,张妙玲拜了一位唱戏师傅常老大当义父,并改姓常,取名香玉。
常香玉有天赋,又勤奋。所以从九岁开始,就到处登台演出。为了积累表演经验,她演过小生、武生、丑角……
各种各样的角色,只有有机会,常香玉就去争取尝试。她的台风和功底也越来越多变和扎实。
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常香玉已经小有名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月八块大洋的身价了。”
豫剧《常香玉》
在常香玉看来,她的人生得以“逆转”全靠唱戏。
她对唱戏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生存必要,转变成了崇高的理想和一生奋斗的事业。
1938年,年仅十五岁的常香玉开始为抗日奔波宣传。
她安排戏曲研究社排演了新戏《打土地》,这是豫剧史上第一出现代戏。不仅宣传了抗日口号,还开创了豫剧表演的新题材。
这期间,开封、洛阳等地先后沦陷。常香玉则一路退到了西安,即便战火喧嚣,她的义演也不曾停下。
国家的风雨跌宕,国民的爱恨情仇。都在一出出戏中被安排得巧妙天成,千回百转。
在常香玉心中,她始终坚信“戏子有情”,他们这些戏剧人始终承载着爱国救国的行业操守。
年轻时候的常香玉
1951年,全国掀起抗美援朝的热潮。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了开展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以最小的牺牲,消灭最多的敌人。
此时常香玉成立了香玉剧社,整个剧社的大小演员加起来不过五十几个人。
然而常香玉却立下了一个庄重的誓言:通过香玉社的义演,半年之内为国家捐献一架战斗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常香玉卖掉了家中的卡车,并将家中的积蓄全部拿出支持义演。为了全身心投入义演,常香玉将自己三个年幼的孩子都送去了幼儿园。
“这次捐献飞机义演,犹如战士出征,不打胜仗绝不返还。”
而知道常香玉此次义演的动机之后,河南的父老乡亲们奔走相告。无不专心等候常香玉到自己家乡演出,以待献出一份力量。
当时甚至有年迈的老人长途跋涉送来一篮子鸡蛋,用他们自己的心意为抗战“出力”。
常香玉和陈宪章
半年的时间里,常香玉带领剧团演员踏遍万里行程,河南、陕西,湖南、湖北……总共演出170场,观众高达30多万人。
一出《花木兰》赢得满堂喝彩,而常香玉的爱国义举和报国热枕,同样称得上一句“当代花木兰”。
常香玉此次巡演取得圆满成功,而所有演出所得,也按照事先的承诺购买了战斗机。
这架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的战斗机,如今依旧被陈列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是常香玉那一代传统艺人的爱国“勋章”。
在常香玉心中,豫剧不仅仅承载了他们那一辈人的心血,更是中国文化和情怀的一种传承。
所以为香玉剧社寻找一个“接班人”是她心中的一桩大事。
在常香玉十九岁那年,一场演出结束后,许多知名人士纷纷发表意见。
其中一个叫陈宪章的男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力,男子指出她台词中的问题。
“我看他眉清目秀人忠厚,这句词用词不准确。不是眉清目秀的人就一定忠厚。”
常香玉忍不住笑出声,只觉得这男子说话很有趣,而且很懂戏。
她当时不明白什么叫恋爱,只知道看见他便心慌不已,心里总是想着他。
然而可惜的是,陈宪章当时已有家室。在父母的反对下,常香玉便和他断了联系。
谁知一年后陈宪章居然又找了过来,看着眼前的男子,常香玉狠了狠心。
常香玉
“我不嫁当官的人,也不给别人当小老婆,更不能容忍别人嫌弃我是个唱戏的。”
她说这话,是想要彻底断了陈宪章的念想。
谁知道,对方听了她的话,只是笑。
“我已经离过婚了,官也辞了。至于嫌弃你是唱戏的……这更不会,毕竟我喜欢的便是你唱戏的样子。”
常香玉没想到对方为了和她在一起,放弃了一切。那她还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呢?
结婚之后,陈宪章将家中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承担了下来。只是为了让常香玉更好地唱戏,演出。
豫剧《常香玉》
常香玉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爱护他们的孩子,以及陈宪章和前妻的儿子。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常香玉和继子的感情却十分好。连带着对继子的女儿陈百玲也宠爱有加。
陈百玲的父母都是常香玉的学生,所以她自幼生活在梨园世家,受奶奶和父母的影响,对豫剧也有着强烈的热爱。
常香玉更是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将来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
陈百玲从郑州市戏曲学校毕业后,便顺利进入了郑州市豫剧团,随着《木兰从军》而一举成名。
常香玉认定孙女是“可造之材”,经过一番思虑之后。
小香玉
常香玉将陈百玲叫到身前,看着眼前稚嫩的少女,似乎能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模样。
自己终会老去,而豫剧不可以后继无人。
“你是否愿意将常派正统豫剧发扬光大,如果能做到的话,我便把小香玉这个艺名赐给你。”
常香玉,小香玉。这个艺名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陈百玲惊喜不已,这对她来说,是极大的荣誉和寄托。
她没有迟疑,当即点头保证:“我能做到。”
常香玉欣慰地笑了,压在心底多年的大石终于“落地”了。为了陈百玲“能当得起”小香玉这个艺名,常香玉开始亲自上阵指导她。
豫剧《常香玉》
常香玉的本意是希望小香玉通过经常表演《白蛇传》、《拷红》、《花木兰》三个代表剧目,将常派豫剧表演艺术传承并发扬下去。
这些传统戏剧凝结了常香玉一辈子的表演心血和经验,所以她对小香玉的指导非常严格。
刚开始的时候,小香玉也是完全遵守奶奶的要求进行训练和表演的。随着几场精彩的演出,再加上有“小香玉”的名头。
很快,陈百玲就在豫剧圈声名鹊起。小香玉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
常香玉
小香玉的爆红,为豫剧事业增添了很多新的色彩。常香玉心里感到很是欣慰,她自觉为豫剧界培养出了一个合格的传人。
可是不等她安心退居“幕后”,便发觉出异样来。
小香玉有了名气之后,不再继续表演传统的剧目。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开始不断创新。将舞蹈,武术等新元素结合到了传统表演当中。
原本的戏剧经过各种“加工”,虽然看起来花团锦簇,但完全失了戏剧表演的本意。
常香玉觉得,她一手创立的常派豫剧表演渐渐“变了味道”。
常香玉
在她看来,一个传承者,如果只是一味的“另辟蹊径”,抛却原始的精髓。那她就称不上是一个称职的“传人”。
常香玉觉得,小香玉的种种做法是在“离经叛道”。
她是有理由生气的,但在这之前,她特意询问了小香玉为何要这样做。
小香玉彼时尝到了成功的“甜头”,面对苦口婆心的老人,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觉得奶奶太“迂腐。
“如今时代发展的这么快,如果不及时创新跟上社会发展节奏,那就会被淘汰。”
看着孙女脸上的朝气和“野心”,常香玉良久无语。
是的,她老了。不懂得紧跟时代的脚步,但正因为时代发展的太过,有些新鲜的东西可以光亮一时,但无法“历久弥香”。
戏曲本就是充满“韵味”的艺术,需要时间的加工和考验。即便要创新,也要守住“根”,这样才能始终“长春不败”。
常香玉和小香玉
她的孙女还是太盲目追求一时的成就了。只是,自己能说她错吗?或许在对方眼里,自己才是错的那一个。
可如果她打着小香玉的名号,那些常香玉的传统曲目却经年累月的不出演。那这个艺名,就是徒有其名了。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祖孙两个对传统和创新的不同见解,那小香玉关闭艺术学校则真正“寒”了常香玉的心。
2004年的时候,小香玉为了弘扬戏曲,在山西开办了艺术学校。创办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学习豫剧。
为了支持孙女这个“光荣”的决定,常香玉不顾病体,亲自跑到学校帮小香玉处理各种问题。就连各个部门的帮助,也是常香玉一趟趟跑“成功”的。
在常香玉看来,开办学校是将传统艺术传承下去的好办法。身为豫剧的一份子,这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在学校的后续经营管理中,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小香玉觉得无利可图,为了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便打算关闭这所艺术学校。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还是更想赶紧做出来一些作品,就赶紧收摊吧。”
常香玉
这让常香玉很失望,在她看来,眼下的困难如何也难不过她年轻时候的境遇。
如今时代好了,条件好了。年轻一辈反而不如前人能吃苦,或许对于艺术,他们早就失去了那份“敬畏之心”。
小香玉面对奶奶的质问和事业的停滞,从未经历过挫折的她,索性选择了“破罐子破摔”。
“我不学了,不演了,也不干了。”
之后,豫剧表演的舞台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了小香玉的影子。她反而开始活跃在各种小品,综艺,影视舞台上。
离开了鼓声罗响,云袖纶巾,小香玉在聚光灯下赚得“盆满钵满”。
对老一辈艺术家而言,艺术是无价的。对艺术最大的“亵渎”无异于只是把它当做赚钱的工具。
常香玉对小香玉,只剩下“失望”。
常香玉演出剧照
2004年,常香玉老人病重。这位中国近代豫剧界的“鼻祖”,为了心爱的豫剧事业奋斗了一生。
真正的将“戏大于天”落实到每一场演出当中。
如今老人弥留之际,遗憾豫剧再无“传人”。痛心疾首之余,做下了一个决定。
她立了遗嘱,决定收回孙女陈百玲的“小香玉”艺名,同时委托律师草拟了声明。
彼时的常香玉老人依旧存了一分侥幸,没有立即将声明发布出来。她心中还隐隐期盼着,终有一日,孙女能够走回“正途”。
遗憾的是,直到老人离世,小香玉也没能做出改变。
为此,在常香玉老人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当初那个收回艺名的声明被公布出来了。
常香玉和陈宪章
至此,常香玉和小香玉祖孙两人的“纠葛”正式公布于大众。一场传承与创新的艺术争端再次“高居榜首”,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她们各有各的立场,孰是孰非,实在不是一句对错就可以衡量的。
如今复兴中华传统戏曲的呼声越来越高,河南作为中华文化之“心”,也开始一步步重挑“文艺复兴”的大梁。
“一招一式显功底,唱念做打皆文章。”
台上人唱尽人生百态,人情冷暖。台下人感叹飞鸟掠空,不留痕迹。这正是中国文学艺术独有的浪漫和魅力。
昔日常香玉老人的遗泽定有后人传承,而小香玉的创新之路也定能走出新的“篇章”。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且梦寻梨园复来归。
相关问答
豫剧 大师 常香玉 ,马金凤,为什么 常香玉 称为 豫剧 皇后呢?豫剧皇后是陈素真先生,在1930初年代就有豫剧梅兰芳的美女,1930年代末被观众誉为豫剧皇后,1940年代被誉为河南梆子大王。由于陈性格耿直和历史原因后来没有得到...
豫剧 三玲是谁?豫剧三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对郑州市豫剧团三名著名豫剧演员的称呼,他们是:王希玲、虎美玲、刘伯玲。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豫剧三...
豫剧 艺术家排名谁前谁后呢?陈素真, 常香玉 ,马金凤,崔兰田都是大家?谢谢你的邀请!我感觉你问这个问题是要引起“陈”和“常”两家之争。豫剧六大名旦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阎立品,马金凤,桑振君。这几位大师都各具特色,都...谢...
常香玉 花木兰羞答答 豫剧 原唱?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是常香玉老师的代表唱段,歌词如下。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祥,阵前的花木棣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是个女郎,都只...
长 豫剧 大师常远 常香玉 的徒弟有哪几位?豫剧大师中没有“常远”。“常远”是电影演员。豫剧大师常香玉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在众多弟子当中有不少佼佼者已经成为各个豫剧院团主演,如谷秀荣、高玉秋、...
马金凤与 常香玉 的唱腔对比?马金风唱的是豫东调,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唱腔结构严谨,节奏明快,刚健豪爽,深入浅出。常香玉唱的是豫西...马...
豫剧 烤红 常香玉 台词 - 188****1127 的回答 - 懂得谯楼上打四梆,霜露寒又凉,为他们婚姻事,俺红娘跑断肠.抬头把天望,为什么今夜半这夜恁长?恨声老夫人,过河你拆桥梁,逼得你亲生女,夜半会张郎,从今后...
常香玉 是什么剧的演员?常香玉,1923年9月生,2004年6月1日逝世。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中共党员。曾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
常香玉 和郭兰英什么关系?常香玉是小香玉的奶奶。个人介绍:小香玉,原名陈百玲,出身梨园世家,1965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豫剧表演艺...2014年10月23日被聘为...
急求【 豫剧 】哭啼啼将官人急忙搀起《断桥》 常香玉 下载地址?首先用QQ邮箱发一些全剧mp3,包括锡剧、越剧、楚剧、豫剧、黄梅戏全剧。QQ邮箱中还有一个TXT文档,给你发我网盘上的戏曲,包括锡剧、越剧、楚剧、豫剧、黄梅戏全...